查看原文
其他

【注意】“律师”分两种:线上的和线下的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4-03-31

办了这个法律公众号已经很多年了,不时的会有网友在后台留言或是直接添加好友,或是咨询法律问题,或是请求评议自己的案件,或是有偿撰写法律文书,甚至还有要求帮助平反自己冤案的......


每次,烟语君都跟他们说,不要轻信所谓的网上法律服务,包括烟语君在内,仅凭网上发来的证据材料,以及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是没有办法了解案件全貌的。据此出具的法律意见,或是撰写的法律文书,根本不足以达到法律工作要求的严谨负责、影响重大的工作标准,甚至会耽误了你们的案件推进。最好的方式,还是找当地的法律业者,当面一问一答的讲明案情,按照对方的要求搜集提供证据材料,依法依规的签订书面合同......
烟语君不这么做,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经常看到一些不知道是法律公司还是律所的(就不截图了,免得惹来麻烦),大肆在网上公开宣扬类似的,“七日内保证立案”、“十万元官司收费伍佰元”、“案件没有效果不收费”.....
还有一些律师在直播或短视频平台上,动不动就喊着,“以后立案不难了,最高法院保证了”;“遇到冤假错案不要急,律师教你这几招”、“公安不立案有办法,最高检出手了”......法治推进了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事人打了几十年官司都没结果的,到了他们嘴里成了易如反掌。
还有一些律师,天天把“公平正义”、“拿起法律武器”、“走司法诉讼”等等,挂在嘴上,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是司法诉讼不能解决的,没有什么纠纷结果是律师不能代理实现的,自己对于纠纷处理的要求和理解就代表了“公平正义”。
如此的宣传套路,被很多律师称为“割韭菜”模式。有些人是真信了这些网上的宣传和口炮,称自己亲戚的一个离婚纠纷,因信任某视频平台上一律师的直播所说的,花了一千元的咨询费,想认真听取一下律师的专业意见,得到的意见只有,“那你这个要离婚”;再咨询财产分割问题,律师直接回了句:“那你这要找当地律师咨询”。
还有人撰文称,自己也是听信了网上那些所谓的几千几百元就可以请个律师做自己的常年法律顾问,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法律服务,就花了3900元通过网络请了一个。有次,自己的商业项目需要一个供货合同,就联系了律师,律师发给自己的合同模版,一看就是网上复制的“大路货”,再要求律师提供专门合同,律师再无回复。
还有人在网上实名举报,自己被某某律所的工作人员骗了,自己的案子,律师助理打电话说能接,可案子不好办,但交给他们就能打赢。结果案子委托给他们了,“什么事情都不处理,让他们退钱还说扣钱,什么事情没有帮我,凭什么扣我钱?”帖子的最后,直接用骗子直接称为某某律所及律师。(这个帖子应该还能搜到吧?)

这么说吧,即便是当事人人认为的,诸如欠款之类再小再简单的案件,也可能根本不是自己认为的仅是借款纠纷,而是涉及合同纠纷、合伙协议之类的其他法律关系。仅凭当事人一面之词、网上三言两语沟通,就对案件法律定性,甚至保证案件诉讼结果的,基本跟骗子差不多。

经常网上有些律师或是其宣传推广人员,资料挂出一大串的参与过社会热点或无罪、不起诉、缓刑结果的刑事案件,咨询费按照小时计费案件代理费几十万上百万的民商事案件,大多可视为噱头而已。
有律师写到,一个合同纠纷案件,自己代理了一审阶段的被告,收费了2.5万元,案子还没有开庭,法官给调解的是只需要赔五六十万元,只要同意,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意见反馈给了当事人,当事人直接辞了自己,花8万元聘请了某平台上很牛的律师。开庭当天,上海律师派了一个小姑娘过来,案子法院判决需要赔偿75万。当事人后悔不及,浪费了这么多律师费,还要多赔20多万元。

在网上的法律业者、律师的嘴里,法律是无所不能的,司法诉讼是无所不能的,律师是无所不能的,但在现实里,很多律师是根本不代理上诉案件、申诉案件,不出具无罪辩护意见,不撰写信访投诉举报材料的。
有人网上发文称,自己就接过某律师人员的电话:哥,有没有欠款需要追讨的?我们是***律所。自己不找律师,不代表别人不找。过了不久,自己就收到了一律所的《律师函》,是为小区物业催收物业费的。自己居住的小区,常年服务不到位,连门禁都没有,很多业主以此为由不交物业费了。作者不禁感叹,律师行业真的如此难过了吗?都沦落到直接电话推销法律业务,替物业公司挨家挨户催收物业费了吗?不是律师都是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案件代理费、一小时咨询费都成百上千元,怎么会为了几千元的物业费,三番五次的短信催收,上门贴“催收律师函”了?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累计340余万人报考,57万余人通过法考。报名人数近些年屡创新高,18年60.4万,19年60.6万,20年70.8万,21年71.8万,22年81.6万,2023年近86万人,近五年法考的通过率是16.8%。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2017-2022,全国专职律师人数:36.5万→42.3万→47.3万→52.2万→57.48万→65.16万,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表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要达到75万名。
此外,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正在市场化模式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当前国内经营范围中包含'法律咨询'的公司已超过19.2万家。以'法律服务'为行业属性并已成立的公司已超过3.6万家,以'法律咨询'作为企业名称的公司也已经远远超过3.4万家,以'法律服务'作为企业名称的公司企业则有7100余家”。
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目前从事法律工作及具备法律资质的人员,已经有数百万人之多,养活如此庞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充人数的就业群体,必须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国家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
否则的话,就要面对法律职业群体内部的不断内卷:各种嘴上各种高大上现实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等刷新底线的推销模式层出不穷,昔日是在法庭上与司法人员与律师同行唇枪舌战,今后就出现在小区门口催收物业费了......
有律师惊呼,法律服务市场中存在的,这些林林种种不负责任的“割韭菜”行为,正在伤害那些愿意法律付费、还信任法律职业的人群,导致法律职业群体不断拉低行业水准,摧毁的是整个法律行业的基石,最终受害的是整个社会的规则和守法意识。

  往期文章:诉讼新形态:“全面公开”到“稳慎适当”,裁判文书公开重大变化


  往期文章:没了庭审公开,律师遭遇庭审冲突,只能在网上以段子的形式传播


  往期文章:法拍房经10年11次诉讼两次检察院抗诉高院提审才住上,纠正民事错案有多难?


  往期文章:女律师临产申请延期开庭未果向律协求助,司法文件落实有多难?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